全面推行信用承諾、認真完善信用信息、注重用好守信激勵……近年來,著眼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廈門市民政局堅持以加強信用監管為著力點,積極探索新型監管機制,有效助推全市養老服務行業健康發展、高質量發展。
“很方便,效率高。”近日,談及養老機構設立備案制,廈門一新設養老機構負責人連連稱贊,這一制度不僅明顯提高了工作效率,還壓實了機構的主體責任。
數據顯示,目前廈門市共有47家養老機構,其中,32家為許可期限屆滿后重新備案設立,12家為實行備案制后新設。2019年,廈門市緊跟“放管服”改革步伐,率先落實《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》,取消養老機構設立許可,改為備案制度,即設立養老機構,在依法辦理相應的登記后即可開展經營活動,只需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備案。
“全面推行信用承諾。”廈門市民政局工作人員介紹,實行養老機構設立備案制度后,申請人通過書面承諾,自主聲明按建筑、消防、食品安全、醫療衛生、特種設備等法律法規和強制性標準開展服務,而民政部門收到備案材料后只做形式審查,材料齊全即可辦理備案,跟進加強事中事后監管,并將申請人承諾履約情況記入信用記錄,對違反承諾的實施懲戒等。
與此同時,著眼提升信用監管信息化水平,廈門市民政局大力打造養老服務與監管信息平臺,要求養老機構借助專門服務端口,按時填報、動態更新機構備案、入住老人、床位運營、從業人員等信息,而民政部門通過“雙隨機”檢查、視頻監控抽查、處理信訪投訴等方式,核實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,納入誠信經營記錄。目前,全市47家養老機構、18900多張床位、5000多位入住老年人、3600多名從業人員等基本信息一目了然,為強化信用監管、促進行業發展夯實基礎。
此外,多措并舉推進養老機構踐行承諾、誠信發展,如,堅持把書面承諾履約情況與落實扶持措施掛鉤,獎補養老服務人才,必先核實勞動合同履行情況,在規定年限內履約每滿一年發一筆,力促崗位穩定;推報從業人員參加職工技能競賽,必須查看遵守入職承諾情況,踐諾不好的堅決不予推薦,助力隊伍建設;核撥床位補貼,必定查實誠信運營情況,反復核查申領材料,嚴防虛報冒領。其中,2022年,民政部門發放養老機構運營補貼2300多萬元、家庭養老床位建設試點獎勵資金400多萬元、從業人員獎補資金120多萬元等,都把信守承諾情況作為重要考量,引導養老領域形成誠信經營、依法從業的良好風尚。
“堅持信用賦能,推動全市養老機構服務高質量發展。”廈門市民政局有關負責人表示,該市老齡化程度較高,養老是每個家庭要面臨的問題,直接關系到老年人身心健康和幸福指數。一直以來,以老年人為中心,通過就近配置各種養老服務資源,廈門市不僅打造出頗具地方特色的“近鄰+養老”模式,實現城鄉養老服務設施全覆蓋,還建立起以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、醫養康養相結合的多層次養老服務新格局。其中,針對養老機構,廈門民政部門通過一系列的便民服務、現場檢查、優惠扶持及信用監管等舉措,著力為養老服務事業公平規范有序發展營造出良好環境。
接下來,在進一步強化信用監管方面,廈門市民政局將加強整合信用信息,以市養老服務與監管信息平臺為依托,準確歸集、科學整合全市養老服務機構、從業人員和特困、高齡、失能等老年人的信息,建立完整的養老體系信用信息大數據庫;強化信用監管,圍繞機構環境、設施設備、運營管理、服務質量等方面,不斷探索養老服務領域信用分級分類監管的措施辦法;加強協同共治,將承諾履約情況與信用記錄、失信聯合懲戒相結合,會同有關部門開展信用懲戒,并將違法失信信息依法依規向社會公開……以持續助推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,切實保障并不斷增強老年人獲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 |